全球木工机械年生产总值约100亿美元,其中最主要生产国排名;居首位是德国,年后产总值超过27亿美元,意大利排名第二产值约17亿美元,美国排名第三产值约15亿美元,中国台湾排名第四产值约7.6亿美元,日本产值居第五位约4亿美元。
全球木工机械强国是德国和意大利,两者合计可占全球木工机械产值一半左右。美国木工机械产值虽大,但以美国与北美市场为主,外销比例甚低。日本木工机械近年竞争力大不如彰,而木工机械产值亦大幅下滑。
我国台湾木工机械90%出口
台湾省现有木工机械制造企业170余家,多数为中小型企业,平均员工人数为30人,绝大多数是70年代以后逐渐发展起来的。1978年以后,台湾省木工机械行业,开始瞄准国际先进水平,加大产品开发力度,注重提高产品质量,在激烈竞争的国际市场异军突起,而成为世界主要的木工机械产地之一。
台湾省木工机械产品主要是出口。1986年出口总额突破1亿美元大关。1988年则突破2亿美元,1990年突破了3亿美元,1992年出口4.2亿美元,1995年出口5.65亿美元,2004年台湾木工机械生产值达新台币247亿元(约7.72亿美元),出口值新台币242亿元(约7.56亿美元)较上年增长12.9%。
台湾省木工机械出口主要目的国家:最大的出口目的国是美国,占其木工机械出口总值的37.5%;第二位是中国大陆,占37%;第三是马来西亚,占11%;第四位印尼,占5%;第五位是加拿大,占4.4%;第六位是泰国,占3.7%;第七位是日本,占2.7%;第八位是越南,占1.5%。以上供不应求占台湾省出口木工机械产值的87%。
出口产品主要类别是:DIY类产品占第一位,锯娄产品占第二位,磨光、砂光、抛光类占第三位,铣床、刨床类产品第四位。
台湾省准备开拓新兴的木工机械出口市场,如印度、巴基斯坦、巴西、阿根延、俄罗斯、东欧等国家,以提高台湾省木工机械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。
中国大陆木工机械生产和出口
目前,中国大陆木工机械生产企业的1200余家,颁布于27个省、市、自治区、直辖市,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有80家左右。顺德、青岛、哈尔滨和上海4个地区是木工机械较集中的生产基地。
20世界90年代后期,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,中国大地木工机械生产一度处于低谷状态。到1999年才开始走出低谷,2000年进一步好转,产量达7916万台,产值达18.6亿元人民币。
进入21世纪,由于国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扩大内需的方针,使家具工业迅猛发展,促进了木工机械行业稳步发展,木工机械生产跃居世界第五位。2001年木工机械总产值达28.97亿元(不含人造板设备),2002年产值达43.13亿元,2003年木工机械生产持续增长,总产值达45.86亿元,同比增长6.33%。2005年产值预计达到近50亿元。
中国木工机械出口产品主要为中低档传统产品,如普通带锯机、木工刨床、木工铣床、打眼机和木工多用机床。由于这些产品性能良好,价格低廉、经济适用 、受到印尼、俄罗斯、泰国、越南、新西兰、斯里兰卡以及非洲、南美等国的欢迎。
出口产品由于档次不高,所以附加值低,数量大但价值太小。中国出口的木工机械平均每台售价仅为46.8美元,而进口设备平均每台高达9727.7美元,差距相当悬殊。
今后我国木工机械产品应坚持两条腿走路:一是在中小型木工机械产品精度上多下功夫,以保持适合不发达国家的市场需求;二是开创欧美高档产品市场,争取融入到国际木工机械产品大市场潮流中。
木工机械产品进口和外资在华建厂
我国木工机械(含人造板设备)市场容量约100亿元左右。几乎接近一半的高档设备仍靠进口。据海关统计资料,2001年我国木工机械进口总量为29730台,进口额为3.29亿美元。2003年达到41684台。德国2003年出口到中国的木工机械创下5亿欧元的新高。
由于国外劳动成本居高不下,国外企业纷纷在中国投资建厂。德国蓝帜集团是世界上最大的木工刀具制造商,号称“刀具王国”,拥有6300名员工,年销售额5.4亿欧元。